18年从姜博士口中第一次听到中台这个词,看到他们的架构图和微服务拆分没多大区别,技术栈基于spring cloud 1.x。对于从0到1的平台特别是业务未定需不断试错的场景,直接抽取业务服务的做法是有代价的,一百多号和BAT工资相当的工程师996沉沦进去了。第二年姜博士走了。想起一句话,大公司造中台,钱烧没了;小公司造中台,公司烧没了。业务始终得优于技术。

阿里在技术上的营销和包装能力是一流的,把分布式服务化解决方案升华为中台,定义了方法论和标准。云栖的造势让各行各业都在造中台。中台让我想到了刚毕业时EJB的火热,应用服务器的容器服务现在想起来不也是些数据库操作;还有ESB的由盛及衰衰;都是一路的踩坑和填坑。supercell不是第一个,很多游戏公司都是擅长换壳出游戏,共享一个技术底座。亚马逊老大贝索斯要求共用服务,在软件业是自然的做法。 product 中台不等于银弹,如果不围绕自己的商业模式分解,没有项目->产品->平台的业务的积累和标准化的运营规范,中台分布式架构只会吃力不讨好。中台要强要厚实,也容易做重。前些年大家看到阿里中台成功的光芒,玄难离职到前阵子媒体透的阿里拆中台,薄中台,可能说风口变了,大环境变了。或者按业务线做小中台或薄中台,我们才能更快试错和拥抱业务变化。

如果说中台是嘘头,那我更相信服务化才是不变的目标,沉淀和积累企业的核心服务是提高竞争力有效的办法。

快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,业务要快。而如何解决业务通用和定制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长期挑战。没有银弹,但相信服务化的进程当中bpm 和rpa将大有可为。